0755-89930711

- 全国业务 快速受理 -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铜铸环状,衡重法定——西汉铜环权
2025-07-11
9


环权是中国古代砝码的一种,为圆环形,成套使用。中国砝码的起源历史要远远早于秤砣,从考古发现来看,春秋末期楚国墓葬中就已出土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环权,环权已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具特色的权衡器,该时期的环权呈细圆环形,多素面。此外,楚国的天平与环权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都有所发现,其中尤以湖南出土最多。在60年代末以前,湖南清理发掘的2000余座楚墓中,有99 座墓出土了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砝码环权,湖南发现的两件完整的天平,一件出土于长沙左家公山15楚墓,一件出土于常德常棉50号楚墓,二者均包括一根天平杆和两个铜盘。其中,左家公山天平杆为扁条形,长27米,正中和两端均有孔,分别用于穿提纽和系铜盘,铜盘底略圆,直径4厘米,边缘有4个系线用的小孔。九枚环权虽无自重刻铭,但各枚的标称值以倍数递增。


长沙左家公山出土楚国天平与环权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细圆环形环权一直延续到西汉早期,如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墓葬M168出土一件细圆环形权,外径3厘米,10.75克,按16铢推算,一斤合258克,时代为汉文帝前元十三年。与铜环权同出一件竹横杆,铭文“正为市阳户人婴家称钱衡。以钱为累,刻曰四朱,两端□。十敢择轻重衡及弗用,劾论罚繇,里家十日。□黄律”。

西汉景帝后,环权由细圆环形向粗圆环形转变,内壁斜直,多素面,外径为孔径三倍,印证《汉书•律历志》:“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如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和南昌海昏侯墓均出土数量不等的粗圆环形。南昌海昏侯墓西藏椁出土6件,铜质,最大直径5.1、内径 1.7 cm,自铭“大刘一斤”, 245.712克,一斤合245克左右,时代为西汉中晚期。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环权

西汉王莽时期,环权基本延续西汉中晚期粗圆环形风格,但内壁多圆润,多有铭文。如2017山东邹城市邾国故遗址一水井(J3)内出土铜环权4件,还出土了诏版2件、货版1件、衡杆1件,是近年来科学考古出土新莽权衡器最重要的一次。四件铜权形制均为圆环形,从小到大直径6.727.5厘米不等,分别铸有三斤、九斤、重卅斤、重四钧等计重铭文。另有“始建国元年正月葵酉朔日制”铭文,最大铜环权还有81字诏书铭文。

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新莽铜度量衡器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藏4件铜环权,整体为粗圆环形,内壁斜直,素面无铭文,外径多为孔径三倍。四枚环权重量以2倍递减,由此可以推定,环权重量分别为一斤、半斤(八两)、四分之一斤(四两)、八分之一斤(两两)。从其整体形制和其单位量值来看,年代应为西汉中晚期。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所藏西汉铜环权

表一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所藏西汉铜环权尺寸、重量一览表

序号

重量(克)

234.89

115.4

56.9

27.8

外径(厘米)

5.08

3.97

2.9

2.3

内径(厘米)

1.80

1.38

1.01

0.79


内容来源:计量资讯速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