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9930711

- 全国业务 快速受理 -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天溯计量:计量创新与资本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13
42


图片

计量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石。国家政策引领计量体系创新与数字化跃迁,推动量子计量等前沿技术突破,显著提升测量准确度与产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服务模式创新强化实践能力,而资本赋能为技术转化与行业整合提供关键支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计量创新与资本

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大学 李明



0 引言


计量是科学和工程的“眼睛”,是探索世界和宇宙的“钥匙”。纵观三次技术革命,均与计量测试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国务院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要求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计量对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计量不仅是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奠基石”,更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压舱石”。


1


计量强国:

制造强国与科技创新的基石

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推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并通过产融平台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该政策将计量明确纳入制造强国的“坚实支撑”,并提供了制度化的资本化路径。


从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脉络看,近几十年有18项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计量科学或精密测量直接相关,进一步揭示了“重大科学—计量技术—产业革命”的耦合规律。在全球秉持“可复制、可溯源、可互认”的总体原则下,各国正着力推进在时间频率、量子场强、量子传感等关键方向上的体系化布局,实现从基准到应用的全链条覆盖。这一布局涵盖“量子—经典”混合量传网络的建设,旨在服务高端制造、空间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重要工程与前沿应用场景。


从法理视角看,计量亦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与国际贸易互认的“世界语言”。美国、德国、英国等44个国家将计量写入宪法,作为中央事权和统一管理国家的基本要求[5]。诸如美国宪法授权国会“制定度量衡标准”,德国基本法将“度量衡”列入联邦专属立法事项,都展现出“计量—主权—规则”的内在联系。纵观世界发展史,成为制造强国,计量强国必定是其中的重要支点;要在科技创新中领跑,计量科学创新必须先行一步。


2


计量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1

计量创新破产业困局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在精密测量领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问题。计量技术的突破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关键支撑。通过赋能能力建设、技术研发、应用验证与产业落地的全流程,计量创新切实优化了产业计量的供给能力与有效供给比重。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精度的计量检测技术能够保证零部件的精准匹配,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量子计量筑基

制造业高质量的核心基石

计量领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量子计量技术的突破,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量子计量基准作为“测量基座”,将不确定度压低到新极限,为高端制造、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与安全可信的工业互联网提供基础支撑[6]。以张钟华院士主持完成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国家基准”项目为例,其在准确度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实质性跨越,核心器件实现自主可控、测量准确度达到国际领先,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该项目带动了电学仪表产业的技术升级与生态完善,切实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测量准确度和生产效率,为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资本赋能助力计量机构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1

资本与计量的深度融合:

共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在制造业计量创新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资本赋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的实施,资本为计量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助力其技术研发和设备迭代。获得资本支持后,计量机构得以强化研发投入与人才引进,从而驱动计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水平跃升。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构建更精准、高效的量值溯源体系,为制造业提供从在线实时控制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方位计量保障,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根基。


资本市场还有助于提升计量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上市融资使计量机构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客户信任,有机会借助资本力量进行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网络,围绕关键领域形成“平台+星链”式服务网络,提升跨区域、跨行业供给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与韧性。


同时,上市融资有利于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计量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水平。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推动计量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长期稳定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计量机构的规范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计量检测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制造业的持续创新和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3.2

企业实践:民营计量机构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探索推动制造业升级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产学研协同推动下,一批优秀的第三方计量机构积极推动计量技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为制造业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以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溯计量”)为例,天溯计量持续深化在线计量、数字化计量等方向的战略布局,并积极拓展量子计量等前沿领域研究,获评广东省及深圳市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单项冠军企业,其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天溯计量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22个计量实验室和5个检测基地,构建起网格化、数字化、共享化的智慧实验室服务体系,还成为全国民用航空计量技术委员会的首家民营第三方委员单位,充分体现了其在航空计量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行业影响力。


天溯计量获批建设国内首家民营计量校准机构“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及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通过“联合研发—验证—标准转化—成果推广”机制,公司重点面向在线测量系统、智能校准装置和数字化计量平台,兼顾量子微波场强等前沿研究方向,构建“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闭环,推动计量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应用到制造业生产中,助力制造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家以“服务领先”为宗旨的民营计量校准机构,天溯计量始终秉持以“技术+服务”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面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中对在线计量、远程校准及黑灯实验室等新型计量模式的迫切需求,天溯计量博士团队主导开发了智慧计量系统,构建了融合数据自动采集、算法智能分析和“一键式”自动出证的数字化计量技术链。在此过程中,团队实现了“三超一在线”关键技术的突破,具体包括:超低温环境下的高精度校准、超高压工况下的可靠检测、纳米量级的超精密校准,以及气体与流体流量计的在线实时计量能力。天溯计量的这些技术成果为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实时质量监控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关键支撑,从根本上解决了计量检测环节的固有难题,推动了制造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了整体产业竞争力。


3.3

资本赋能:上市融资助力

计量机构高质量发展

在制造业计量创新向纵深的推进中,资本的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补给”,更在于“治理升级”“品牌增强”与“整合能力”的提升。《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机构上市融资,有利于形成“研发—制造—服务—资本”的循环放大效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机构在法制计量与溯源链顶层发挥权威支撑作用;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溯计量等市场化机构在校准、检测与一体化服务方面形成规模化与专业化优势,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助力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与韧性。在资本融入方面,上市融资对企业和社会的推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上市融资能够为计量机构的技术研发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计量技术研发,尤其是量子计量、在线计量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需要长周期投入与高端人才集聚,资本化有助于形成稳定研发梯队与设备迭代机制[8]。然后,资本市场有助于提升计量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整合能力。通过上市,计量机构能够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客户信任,同时借助资本力量进行行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网络。在统一监管与市场化机制下,计量机构可围绕关键领域形成“平台+星链”式服务网络,提升跨区域、跨行业供给能力。最后,上市融资有利于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计量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水平。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将推动计量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长期稳定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支持优质计量机构上市融资,能够促进计量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计量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生产性服务业“蛋糕”。这不仅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意见》中“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的实施,早期投资、创业投资对制造业计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本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形成资本与技术良性互动的加速回路。


4


计量之“尺”,量未来之“新”

计量作为制造业的“眼睛”和“标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与先导性作用。政策层面,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工具;技术层面,以量子计量和数字化计量为牵引,正重塑制造业的“准确度—效率—可信”底座;资本层面,通过治理完善、品牌提升与资源整合,为行业注入持续而强劲的动能。


在量子计量引领的产业变革新阶段,各方携手共进。院士团队与院校、科研机构构筑理论与基准之“锚”,计量的国家队、地方队和市场化机构深耕工程化与产业化之“桥”。通过“专精特新 + 共性技术攻关 + 资本赋能”的组合模式,计量正逐步实现从“支撑型要素”向“引领型能力”的新质生产力跃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构中赢得更大主动,真正以计量之“尺”丈量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为制造强国与质量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来源: 《中国计量》2025年第10期

作者:上海大学 李明

注:作者是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科创板上市审核委员会委员。



标签: